云南新东方烹饪学校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
时间:2019-09-02 访问量:1131

四、培养目标
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方针政策,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
面发展,适应 21 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可持续发
展的需要,具有良好人文素质,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。
掌握现代烹饪、营养、餐饮管理的基本知识,具有较强烹
饪技术和菜品创新能力,能从事中餐烹饪操作及餐饮业管
理,具备扎实的烹饪基本功与娴熟地烹饪技能。熟练掌握
烹调技术、面点常见点心制作,科学使用烹饪原料、会烹
饪制作,懂营养,适应餐饮行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
可持续发展人才。
五、培养规格与要求
(一) 知识结构
1、中职生必备的德育、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计算机应
用基础、体育等知识。
2、中式烹饪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和烹饪操作技能。
3、餐饮企业厨房的组织管理、岗位设置、工作流程等
相关知识。
4、厨房设施、设备、工具的使用、保养方法及安全常
识。
5、有关食品安全和卫生等法律、法规知识。
6、常用烹饪原料的相关知识;膳食营养知识;菜点成
本核算的知识。
7、烹饪美学的应用知识。
(二)职业能力
1、掌握烹饪原料加工处理方法和成型质量标准。
2、能够对烹饪原料进行鉴别、加工处理和妥善保管。
3、熟悉烹调各环节的操作原则与要求。
4、能够安全熟练地使用设备和工具,并保证日常的清
洁卫生。
5、能够正确运用烹饪技法制作热菜、冷菜,食品雕刻、
中式面点常见品种,保证其卫生、安全及营养价值。
6、能够合理搭配色彩、制作常用饰品美化菜肴。
7、具有较强的法规意识、安全意识、节约意识和良好
的卫生习惯。
(三)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
1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,尊师重德、爱岗
敬业。
2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;具有独立思考、勇于创新的
精神。
3、具有重诚信、重质量、重效率、优质服务的观念。
4、热爱烹饪事业,继承、发展、创新祖国的烹饪技术。
六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
1、构建理念:以就业为导向、以能力为本位、以岗位
为依据
2、模式类型:工学结合
3、模式名称:“工学交融,全真实训”的人才培养模
式
4、指导思想:根据企业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岗位(群),
以岗位(群)工作过程的要求为导向,密切校企合作,职
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并重,实施“工学交融,全真实训”的
人才培养模式。在教学总体目标完成的条件下,灵活安排各学年教学时间,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相互交融,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训相互嵌入,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,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符合。
5、模式内涵:
在“工学交融,全真实训”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,加
强各环节的管理,建立运作系统、系统和评价监控系统。
运作系统包括培养目标的确立、合作企业的选择、教学
方案的设计、教学环节的实施等;内含着理论教学体系、
实践教学体系、素质教学体系和技能教学体系。
七、岗位核心能力学习领域的教学设计
1、岗位基础学习领域阶段的教学设计
岗位基础性学习领域教学设计的思路是:紧紧围绕培养
目标,以学校为主体,充分听取企业意见,把各个单项和
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统一的、反复出现的知识,构建
成基础性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。
2、岗位核心学习领域阶段的教学设计
岗位核心学习领域教学设计的思路是:围绕烹饪专业所涉及的核心能力与职业资格标准,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,根据各职业岗位的行动领域,以岗位能力为导向,校企合作,构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。
3、岗位拓展学习领域阶段的教学设计
岗位拓展学习领域教学设计的思路是:根据学生就业特
点,从拓宽就业出发,在设计烹饪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,
构建掌握邻近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学习领域,建立核心课
程体系加强培养就业心理素养、社会素养的综合素质能力
的课程体系,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。
八、人才培养方案说明
(一)方案编制依据
1、本方案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业教育教学计
划编写的原则意见,并结合烹饪专业现状、特点与社会需
求编写而成;
2、本方案在广泛调研,了解企业行业需求的基础上,以
“质量立校、品牌强校、特色兴校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制
定本专业学生的知识、能力、素质结构,围绕技能培养构建
课程体系”的办学思路,积极探索以应用型、实际操作型
为突出特点的教学模式,把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教学内容
相结合,校企合作,工学结合,突出职业能力培养。
(二)方案的特点
1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
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、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
想,以职业素质为核心推进全面素质教育,并贯穿于教育
教学的全过程,即课程体系根据技能人才规格即时构建。
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、设计开设的课程时本着实事求是
的态度,遵循“三个结合”(即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相结
合、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)的
指导思想,根据学校的办学层次、办学条件、办学环境;
注重理论与应用的联系,并注重不断更新教学内容,改革
教学方法、教学手段;职业技能课程教学内容以强化岗位
实用知识、技能为宗旨,突出针对性、实用性和先进性。
2、课程体系符合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,注重实
践教学
教学计划突出了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
训练,增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。多数课程都设置了综合实
训,理论课同实践课有机结合,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
培养模式。
3、注重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的针对性和合理性,适时
进行课程开发和课程整合。
为了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,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
系,我们按照突出应用性、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,
更新教学内容;针对专业培养目标,以科目课程改革为基
础,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,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,进行课
程开发设立复合专业。
九、从业岗位
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酒店、餐饮等服务业,大型企、
事业单位食堂,从事烹饪岗位(红案、白案、中餐、西餐等)
的工作。
十、执业资格证书
国家职业标准《中式烹调师(四级)》证书
十一、教学形式安排
1、理论授课:理论课程由教师组织面授
2、职业技能训练: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烹饪专
业相关工种中级工的要求进行培训。实训过程中按照课程
教学要求,组织学生实习,写出实习报告。
3、带薪实习:第三年到企业带薪实习,熟悉烹饪各环
节的操作原则及要求。
十二、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
教学课程分为公共文化课程、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、
技能实践四部分。理论、基本技能集中授课;专业课采用
模块化教学、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;综合实习采用工学
结合带薪实习模式。
(一)教学要求
1、理论教学、一体化教学、合作探究、开拓创新、带薪实习各环节,环环相扣有机结合,注重能力培养,全面提高学员素质。
2、技能训练与当地生产实际、生活实践紧密结合,加强针对性和适用性,注重培养就业和创业能力。
(二)课程设置
【文化基础课程】
1、语文
教材: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《语文》
教学要求:立足于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及今后职业生涯的
发展和学习提供能力基础,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,
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、价值观和完善健康的人格奠定
基础。突出语文的实用性和职业色彩,牢牢把握应用能力
的提高和人文素养的渗透两个重心。
2、形体训练
教材:山东省职教教研室教材编写组新编《体育与健
康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。
教学要求:通过课内外教学活动,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
质,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,增进学生身心健康。培养学
生未来职业所必需的体能和社会适应能力,使学生掌握必
要的体育与卫生保健意识,了解一定的科学锻炼和娱乐休
闲方法:提高自主锻炼、自我保健和自我调控的能力,为
学生个性与体育特长的发展及终身锻炼、继续学习、创业
立业奠定基础。
3、德育
教学要求: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
渠道,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,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
的重要内容。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
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观点教育,辩证
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,经济与政治基础
知识教育,法纪法制教育,文明礼仪、行为规范教育,职
业道德、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,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
世界观、创业观,进行职业生涯设计,培养良好的思想政
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。
4、数学
教材:人教出版社出版的《数学》教材
教学要求: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,使学生进一步学习
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;培养学
生的计算技能、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,培养
学生的观察能力、空间想象能力、分析与解决问题和数学
思维能力;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、实践意识、
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,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
业能力。
5、计算机应用基础
教材: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《计算机应用基础》
教学要求: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使学生掌握必需的计算
机基本知识,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,使学生达到
熟练地利用计算机进行后继课程和本专业专业课学习的目
的。
【专业课程设置】
1、专业基础课程:
(1)烹饪化学(80 学时)
通过对生物化学和食品生物化学有关知识的讲授,使学
生基本了解烹饪原料中主要营养素的化学结构、特征;熟
悉菜点色、香、味的化学组成成分;理解烹调过程中的化
学变化及其成因机理。
(2)烹饪美学(40 学时)
通过工艺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,使学生了解
烹饪技艺和烹饪成品的构图、色彩知识;具有审美基础知
识和美化烹饪成品的能力。
(3)烹饪原料知识(72 学时)
通过讲授,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原料的名称、产地、上
市季节、品质、营养价值、用途及主要原料的检验、贮存
和保管方法,并具备发现和使用烹饪新型原料的能力。
(4)饮食营养与卫生(80 学时)
通过讲授,使学生熟悉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基础知识;基
本掌握食物的各种营养素及其对人体的作用;重点掌握科
学烹调的意义和从事烹饪工作所必需掌握的卫生知识;懂
得食品卫生法。
(5)餐饮业经营与管理(72 学时)
了解现代餐饮企业的经营理念、管理内容及经营管理趋
势,掌握创新餐饮经营额主要形式,了解餐饮经营策划的
内容和步骤,掌握餐饮业经营与管理的方法和原则。
2、专业技能课程:
(1) 冷拼与食品雕刻(60 学时)
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开上述课程,亦可自行确定选修课
程内容与学时。熟悉冷菜拼摆和食品雕刻的工艺流程、操
作要点和注意事项。
(2)烹饪原料加工技术(40 学时)
熟悉烹饪原料加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,熟悉常用干货原
料的涨发方法,熟练掌握烹饪原料的各种加工方法和刀法。
结合实际操作,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原料加工的技巧。重
点掌握各基本功的达标要求和标准。
(3)烹调技术(理论+实习 416 学时)
掌握烹调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,掌握火候、
调味、初步熟处理、挂糊、上浆、装盘和制汤等基本知识
和技能。掌握各种勺功并能熟练运用。掌握常用烹调的工
艺流程、特点及典型菜肴的制作方法,能烹制出某地方菜
肴系符合要求的常见菜肴,能独立制作一般宴席或中档宴
席中的部分菜肴。
(4)面点技术(理论+实习 260 学时)
通过讲授,使学生熟练掌握发酵、水调、油酥、米粉面
团的性质、调制方法及制坯、制馅、成型、熟制知识;重
点掌握我国面点的风味流派和特征。通过实习,使学生熟
练掌握各种面团和馅心的制法;熟练掌握制坯、成型、烹
制的技法;重点掌握地方风味面点品种和中档宴会面点的
制作技艺。
(5)综合实习(1200 学时)
综合实习是学生在餐饮生产现场进行的综合技能实习,
是校内教育教学活动的延续和深化,集中在第五、六学期
进行。
带薪实习要在有经验的师傅和专业教师指导下进行。学
校要加强对实习的指导、管理与考核,应与实习单位密切
配合,制定实习计划,参与企业餐饮经营、产品制作、厨
房管理等过程,了解企业业务环节,熟练掌握操作技能,
加强职业道德修养,保证实习效果。实习期结束,必须有
考评记录和实习鉴定。
二〇一九年八月二十七日